農場日誌

「世界之約:在地餐桌」第一部曲「農場日誌」,是配合南豐紗廠以「種・籽・料・理」(種 – 種植 local farming;籽 – 種籽 seed;料 – 食材 ingredients;理 – 食物哲學stories)為主題的首個項目,以輕鬆手法與大眾一同思考及發掘食物與生活的關係。

疫情期間,大家買餸下廚的時間多了;然而,每次在選購食材時,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食物,或不同價格的食材,會否引起大家去思考箇中的分別和原因呢? 其實烹調食物除了味覺享受,還可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跟農作物學習。因此,「世界之約」特別請來超過10位本地藝術家,以插畫來創作「農場日誌」。

「農場日誌」Vol 1 由五位藝術家於疫情期間,透過觀察和反思社區對食物的需求而創作出發人深省的漫畫,藉以探討在地種植的重要性。接著推出的Vol 2,藝術家將啟發自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會(SEED)的「香港農業3.0」團隊以《農魂》為題的八集紀錄片進行創作。《農魂》以影像紀錄一直仍在堅持的農夫,道出農業繼承者的故事,讓大眾直接透過農夫及業者的口述故事,深入了解本地農業發展與獨門農業技藝,並探討兩代業者的傳承及關係。

其中參與「農場日誌」的本地藝術家包括Kayla Lui、Humchuk、Pearl Law、Loszehaha、UUendy、MaoShanConnie、Missquai、Po Hung、杜波淇及李香蘭等。「農場日誌」四格漫畫於4月12日起,每星期於「世界之約」官方FacebookIG更新刊載一個故事。

 

#1【香港只有?.?%人有菜食】
如果撻一撻手指,蔬菜的末日來到,全港的蔬菜供應量只剩下?.?%,你能想像人類的未來會變成怎樣嗎?
本港的蔬菜供應量一直供不應求,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數字顯示,大部分屬內地供港蔬菜及小量外國進口,而本地農產品佔全港蔬菜供應量只得1.6%。當供港蔬菜遇上阻礙,未能及時送抵香港時,就會令香港陷入「菜荒」,就如早前新冠疫情嚴重,內地輸港的蔬菜未能入口,街市蔬菜量少,令價格浮動。
藝術家 @kaylaluisikchi 希望透過插畫,引起大家反思本港在糧食自給自足方面一直存在的隠憂,藉以呼籲大眾關注本地農業發展等議題。
#2【不時不吃的味道】
你記得「郊外油菜」嗎?曾幾何時,新界菜才是王道!
菜的味道與其生長期及生長地有著直接關係。可惜香港大多數的進口蔬菜在種植時下了化學肥料,刺激農作物生長,目的是為了加速收成期,卻令蔬菜變得近乎沒有味道。可幸的是,香港仍有不少有心的新界農夫堅持按季節種植蔬菜,培養土壤、培種、配合天氣季節和灌溉天然肥料,耐心培植,種出菜的原味道。
插畫家 含蓄 Humchuk 的漫畫帶出新界農夫仍然堅持種出在地味道,提供最好的時令蔬菜,讓大眾多一點選擇,尋回不時不吃的美味。
吃過新界菜的味道後,記得和朋友分享啊!
#3【社區網購蔬菜】
「畀啲掙扎!」呼,差點就能從人群中搶購到今天餐單的蔬菜。
疫情下,市民大眾都為了蔬菜而奔波。幸好坊間不少社區小店及農夫立即腦筋急轉彎,前者會加設本地菜的銷售,而本地有機農場更想出應急方法,由農夫親自發辦,做法如日式料理中的「Omakase」,為顧客挑擇當造的蔬菜,從網上平台集齊所有訂單後再運送蔬菜到特定地點,讓訂購了的顧客領取。此舉令本來已漸漸興起的蔬菜版「共購」模式更應運而生,既可減少市民加入不必要的搶購戰,還能讓大眾品嚐到真正的「Farm to Table」(從農場到餐桌)新鮮蔬菜。
插畫家 @pearlperoni 以幽默方式注入畫作,描述疫情下光顧社區小店的時令蔬菜,宣傳本土農業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#4【不流於表面的價值 】
「你的樣子如何,你的宿命也必如何」,醜食大平反!
醜食,是指外表有瑕疵或奇形怪狀的蔬果,如被蟲蛀、顏色不夠潤澤鮮艷、形狀有棱角的食物,很多消費者以為醜食的衞生情況、營養價值和味道較差,最後甚至落得在毫無損壞的情況下直接被棄置於堆填區,每年全球都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費。
與其浪費,倒不如學會對食物多點包容,蔬果上的輕微花點或斑痕,甚至外形彎曲或不對稱,只要不影響蔬果的味道及營養,大家都不要浪費呀!
插畫家 Venus Philosophy 的插畫描述醜食物在市場上的真實狀況,若大家包容蔬果的外表上的差異,就能有效減少糧食浪費。
#5【不耀眼的泥土】
「惜土之人,惜土一定係咁惜!」
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細察泥土用途多樣的可能性。其實泥土自古就與人有著深厚的連繫,農夫把種籽種在土裏等待發芽長出農作物供人食用,或製成衣服溫暖我們的身體;泥土亦可製作器皿存放食物。人就是這樣和土地相處,陶器和作物,都是土地給予的禮物。
藝術家 UUendy Lau 以插畫形式說出泥土與人類的關係,泥土雖不起眼,但它盛載著人類許多的記憶,當遇到惜土之人,它頓時變成珍貴的材料或熠熠生輝的主角。
#6【悅來農莊】
「♫如果太多西洋菜,豬毛草就冇掟企?」實情係西洋菜與豬毛草彼此同生共存,是自然界既好朋友。
位於川龍的悅來農莊,有位專注種植西洋菜的農夫默默耕耘,羅國生承傳父母的心血,堅持耕耘與收獲的自然法則,由父母至今共六十多年,他們無間斷以有機方式種植,為的就是種出優質的蔬菜。
耕作的過程讓他領悟到其種植的哲學、西洋菜與豬毛草之間的共生關係,更研製出自己自成一派的有機肥料。他用心耕作,配合大自然的共生關係,就會孕育出美味的農作物。
插畫家洪文寶以插畫形式描述農夫、西洋菜、豬毛草三者之間的自然共生關係,讓大家可以領悟到大自然的奧妙。
觀看《農魂》系列的影片:悅來農莊 (https://bit.ly/38qQW4G)
#7【種子落地 (上)】
「Be My Friend, 鶴藪白!」闊別菜界多年,終於可以同大家見面喇!
鶴藪白菜曾經是鶴藪村的農產名物。時代變遷,市面上所謂的鶴藪白菜,已經失去昔日的味道。有賴謝天佑博士及有心人幫助,由篩選鶴藪白菜以至挑選種籽,不遺餘力尋回當日的鶴藪白菜原種,再次重新培育,保留優質味道。
謝天佑博士作為 香港高華種子網店 Hong Kong Clover Seed Online Store 的負責人,始終心繫農業,他用心改良品種,堅持培育優質種籽,以行動支持本地種籽保育工作。
插畫家 杜波淇 以插畫形式描述復刻鶴藪白菜的過程,謝天佑博士及其他有心人合力保育本地種籽。
觀看《農魂》系列的影片: 種子落地(上) (https://bit.ly/3PsxhC5)
#8【種子落地 (下)】
「佢哋係第三代揸Seed人,會有第四代繼承者嘅出現嗎?」
「種籽就好奇妙,佢就好細粒,好卑微,但係影響好深遠。 」- 陳國華 @陳坤記菜種行
「坦白講我依家係呢行,我都未必期望會搵到好多錢,但係整個過程都係一件開心嘅事。」-Roy 陳萬合菜種行 Chan Man Hop
陳國華 和 Roy 分別是老牌菜種行的第三代繼承人,兩位都正面對農業式微帶來的問題,即使經營困難,他們依然對行業堅持如一,為農友提供優良種籽或自留種,握緊上代傳承下來的信念 — 小小的一顆種籽毫不起眼,卻承接所有人的命脈。
插畫家 杜波淇 以插畫形式幽默地傳遞繼承人們的理念,繼續為本地農業服務,延續老牌菜種行的故事。
觀看《農魂》系列的影片:種子落地(下) (https://bit.ly/3Nu3WFA)
#9【潘媽媽果園】
「點止果園咁簡單。」 潘媽媽果園 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機,舉辦不定期開放的採摘活動、體驗及導賞,又推出不同農產品。
由菜農轉型至果農的潘媽媽果園,潘小姐傳承父母的心血,接力成為「農二代」,以不同的新方式為果園帶來生存空間,讓大家明白農夫專注孕育農作物,將畢生心血灌滿農地,希望有更多人欣賞本土味道,繼續支持本地農夫!
繪者 Maoshan Connie 繪畫出潘媽媽與潘小姐的轉型故事,即使面對失意磨難,仍堅持努力尋求出路,帶領果園創出新機。
觀看《農魂》系列的影片: 潘媽媽果園 (https://bit.ly/3N7pibS)
#10【農場日誌|祥記農場】
「農夫堅韌力爆燈!」謝太的農藝集各農家之大成,是罕見可在盛夏培育芹菜苗的農夫。
謝太是七十年代首批出產芹菜的農業大戶,原來嫁入農家前她從未試過務農。謝太幸運地得到不同老農傾囊相授,更獨具慧眼棄種菜心,以巧手培育早水芹菜,終成為獨當一面的農夫。
插畫師 missquai 以生動有趣的畫風刻畫出謝太成為農夫的過程,請教不同的老農,最後鑽研出自己的耕種方法,至今謝太仍然承傳著上一代的韌性,繼續出產農作物。
農場日誌的第二部份以 香港農業3.0 的《農魂》為題,由不同的本地藝術家以漫畫形式來呈現農夫的職人精神,讓公眾了解本地農業故事、獨門農業技藝、探討兩代業者的傳承及關係。
觀看《農魂》系列的影片:祥記農場 (https://bit.ly/3NGOoOI)
#11【農場日誌|周松農場】
「河塘芥蘭 — 芥蘭界王者!」 原來周伯才是種河塘芥蘭的王者!
華山村和河上鄉曾是盛產河塘芥蘭和紅頭蔥的農產區,因城市發展影響,作為名產的紅頭蔥也因此失去原種。幸得周伯尋回原種及繼續耕作改良,河塘芥蘭才能逃過一劫。
畫家 李香蘭生活研究房 描繪出周伯的農耕生涯,幸得周伯持續耕作,河塘芥蘭才得以延續,只可惜紅頭蔥已經因無人耕作而失去原種,反映出農夫不再種植,昔日品種只惋惜消失。
農場日誌的第二部份以 香港農業3.0 的《農魂》為題,由不同的本地藝術家以漫畫形式來呈現農夫的職人精神,讓公眾了解本地農業故事、獨門農業技藝、探討兩代業者的傳承及關係。
觀看《農魂》系列的影片:周松農場(https://bit.ly/3n48Wp5)

#12【農場日誌|林東農場】

「西芹真係外國嚟!?」 全靠當年的農夫遠赴美國學習種植技術,提升西芹質量,才能造福大家的胃口。
元朗洪水橋曾是其中一個農業大區,但隨著城市發展規劃及進口菜影響,大部分農地因此而沒落。香港仍有不少農夫默默耕耘,城市的規劃與農業生產之間能否為彼此留有空間,讓香港農業邁向未來。
插畫家 洪文寶 以插畫形式描述洪水橋、林東農場與城市發展的關係,探討城市發展及農業生產之間的平衡。
農場日誌的第二部份以 香港農業3.0 的《農魂》為題,由不同的本地藝術家以漫畫形式來呈現農夫的職人精神,讓公眾了解本地農業故事、獨門農業技藝、探討兩代業者的傳承及關係。
觀看《農魂》系列的影片:林東農場 (https://bit.ly/3NvELBU)
#13【農場日誌|酈氏農場】
「節瓜皇后背後的男人!」像唐生這樣出色的農夫,無論在什麼地方,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,那樣鮮明,那樣出眾。
酈氏農場的唐生承接父母的傳統農藝,加入嶄新思維及科學式耕種為農場重新定位,成功一年四季皆可出產優質節瓜,以行動證明香港農業仍然生機處處,專注耕作也可以創出新的出路。
畫家 李香蘭生活研究房 描繪了唐生細心照顧農作物的過程,突破傳統框架,在任何天氣下仍然能出產節瓜,以自身經驗勉勵新一代農夫。
農場日誌的第二部份將由 香港農業3.0 以《農魂》為題,由不同的本地藝術家以漫畫形式來呈現農夫的職人精神,讓公眾了解本地農業故事、獨門農業技藝、探討兩代業者的傳承及關係。
觀看《農魂》系列的影片: 酈氏農場 (https://bit.ly/3bMIXA2)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