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木是時代的印記

一次兩小時的新崗樹木漫遊,藉著深入了解區內一些種植的樹木,滿足了對城市探索和綠化的好奇

圖片:Ken So & ITO

去年12月,世界之約舉辦了「樹影生活節:社區樹木漫遊」活動,邀請身兼樹藝師的長春社總監蘇國賢(Ken So),帶大家遊歷啟德新區及新蒲崗舊區,沿路以深入淺出的手法教大家從賞樹的旅程上,看城市的變奏。

兩小時的導賞從太子道東出發,再到仁愛街一帶的公園,細看樹木的種類與故事。Ken指出今次導賞的另一目的,是從樹木的不同面貌來了解城市綠化的概念,追塑城市變遷的境況。

他指出在生長環境理想的情況下,樹木的壽命都比大部份的生物長。除了在新區種植的樹木以外,其他在城市內存在的樹木一般都會有十年至百年以上,屹立在時代變遷的巨輪中,默默當一個時代見證者。其次,市區繁多的樹木類別不是隨機而種的,而是在不同年代人們對樹的認知、喜好與供應等而規劃出來。故透過觀察樹種和其大小,可反映出樹木是在那個年代種植的,以及要在社區發揮的功能。

走在街頭上,大家會發現大大棵樹木的蹤影越來越少,Ken解釋是因為近年都改為種植體形較小且顏色鮮艷的花樹。此外,為避免樹種過於單一,近年亦講求多樣性,同時可以抵抗氣候變化。

 

這些是參加者在導賞出發前對樹的想法
Ken於假蘋婆樹下向參加者講解樹的特徵

其中Ken帶參觀者觀賞的是香港最常見的本地喬木之一 — 細葉榕。早在清朝已有記錄的細葉榕,在香港開埠時已是「市區」中最多的樹木。可是,它生長速度快,而且佔地多,近年已開始少種植。過去數年相對較多種植的本地樹種是假蘋婆。這種本港原生的常綠喬木,名字有趣,容易讓人記得。但原來它獨有的特徵,同樣使人印象深刻。假蘋婆葉柄兩端脹起的,形如啞鈴,十分獨特。

除了本地原生樹木,Ken也帶大家去看由外地引入的樹木。其中比較容易辨認的是白千層。只要你輕輕地搓一搓白千層的葉子,不難嗅出它的清幽氣息。白千層是從澳洲引入的樹種,因為澳洲與香港氣候相近,當初引入種植成功後,便一直種植至今。起初多見於水塘旁及車道旁,例如城門水塘和粉嶺公路可見到很多,後來在公園等地方也開始種植,於是我們在城市裡也常見到白千層。

既然樹木與城市密不可分,要與大自然一起和諧共生,不如先從認識周圍的樹木開始。

細葉榕的果實
白千層長出的白花
假蘋婆的果實
假蘋婆的葉柄形如啞鈴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