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OLENESS Magazine - 散步之必要

散步之必要 與未來的城市相遇

這次散步之旅由南豐集團《世界之約》策劃人盧樂謙帶領,由新蒲崗的越秀廣場出發,經過彩虹道旁的新蒲崗休憩處,進入衙前圍村、東頭邨、摩士公園,再沿著啟德河回到新蒲崗巿區。邊走邊談,途中在東頭邨停車場稍事休息,路程約兩小時。

過去一年,原本安排好的旅行都取消了,一切都停止下來。當規律被迫改變,很容易會感到不適應,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一個陌生的世界。然而,經過整年的沉澱,有發現嗎?陽光、大海、樹木仍然美好,滋養著大自然和人類的生活。也許,這是重新學習和世界相處的最好時機。該怎樣開始呢?南豐集團《世界之約》策劃人盧樂謙的意見是,散步。

盧樂謙 - 作家、藝術家,南豐集團 《世界之約》策劃人。

隨時出發的散步之旅

盧樂謙每天都會散步。可以是下班後在通勤路線之間閒逛,也可以是刻意前往一個社區,尋找未曾看過的風景。只要臨時起意,他隨時都能動身。有十分鐘的散步方式,也有兩小時的散步方式,這是散步有趣的地方。出發前,我問他要準備的東西。他回答:「既然是散步,就不用計劃太多。」

散步的美好,在於過程。
在路上,你會處於一個開放的狀態,準備和城市的一切相遇。

散步地圖: 1. 越秀廣場 - 2. 啟德河 - 3. 衙前圍村 - 4. 天后廟 - 5. 至德公立學校 - 6. 東頭邨多層停車場 - 7. 東頭邨泰東樓 - 8. 聖公會基德小學
已停用配電柱
聖公會基德小學

路上觀察學

沒有計劃的好處是,你將會專注於當下遇見的一切事物。穿過新蒲崗休憩處時,盧樂謙為我們分析公園的細節,如何以設計引導使用者的利用方式。這個不起眼的場所,原來隱藏了各種值得細味的地方。他提醒我們,生活在城市中,很容易因為習慣,覺得事物理所當然就是這個樣子。學習追問,你會發現每件自然或是人造的東西,都有自己的故事。

走在城巿的路上,公共空間是另一道可愛的風景。途中,盧樂謙不斷指出被我忽略的椅子。沿著啟德河前進,果然遇上幾位大叔坐在椅子上悠閒地聊天。途經一家報紙檔,他又留意到攤檔其實是由太陽傘、膠椅和木板自行組成的自足空間。這些民間智慧充滿想像力,總是令盧樂謙覺得非常驚艷。正如北歐教育思想家埃倫•基伊所說,最能夠體現美感的,就是傳統庶民生活中,因應生活需要而創造的物品。只要發揮想像力,處處也能夠發現日常的美感。

創作和散步一樣,不在乎終點與成果。走在路上,只要稍微轉換心態,就能夠意識到自己原來也是一個創作者。近年,年輕人開始走進香港的城市和郊野,親身感受城市的不同面向。盧樂謙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,他說:「只要積極留意身邊的事物,你將活在當下,而且能夠和城市產生確實的連結。」

東頭邨泰東樓

「韌性城市」與「世界之約」

近年,面對極端氣候與全球疫症,「韌性城市」的概念受到廣泛關注。每個城市都希望以更敏銳的反應處理危機。對盧樂謙而言,從社區出發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。他舉出一些社群能夠共同參與的例子:定期提供家居維修教學、種植社區需要的食物等。如果每人都願意參與,即使是微小的嘗試,也能夠令社群的生活逐漸變得美好。

南豐集團—世界之約

與社區一起共同重拾與世界溝通的橋樑

「有沒有發覺,這幾年的回南天也消失了?」回到新蒲崗巿區時,盧樂謙在一家冰室裡問我。現代人對未來感到不安,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斷絕了。思考未來城市的樣貌時,我們還有機會把世界從﹁高科技/低生活﹂中拯救回來。由盧樂謙主導的《世界之約》,就是希望透過文化、藝術、城市設計及可持續發展為主軸的社區項目,並以「韌性城市」為概念,令社區開始思考更多生活的細節,以適應未來萬變的可能。這個概念的核心,就是學習與世界共存,與社區一起共同重拾與世界溝通的橋樑。

是走路還是散步,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心態。如果我們願意重拾和世界的連結,也許,我們就可以開始想像,接下來的嶄新生活。

「韌性城市」的概念框架

  • 集體認同與社群參與
  • 健康與生活的保障
  • 可持續發展的經濟
  • 多元生活與就業
  • 實踐社會賦權
  • 綜合發展的計劃

WHOLENESS Magazine其他刊載內容可於AIRSIDE的網站上閱覽:
按此查閱

分享